2019年9月27日 星期五

天路伴侶

第七章  第二春──波阿斯與路得(4)

路得記一~四章

如何進行

如果再婚也是一種可能性,你如何預備呢?路德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,她在單身時的態度,以及尋求再婚的方法,都是值得借鏡的。讓我們看看她是如何做的。

首先,路得沒讓自己陷於「自憐」之中。拿俄米卻讓自己充滿自憐。她悲嘆自己年紀老邁,不能再有丈夫,且過了生育的年齡(路得記一:1112;她抱怨上帝的手擊打她(13節);她甚至想改名瑪拉好顯示她的苦況(20節)。她把這一切歸咎上帝,說:「耶和華使我空空的回來,耶和華降禍與我,全能者使我受苦。」(21節)拿俄米雖陷在自憐之中,但沒有任何經文顯示路得也這樣。

自憐在曾經結過婚的人身上是很普遍的事,何保羅(Paul Harvey)曾在廣播中提出這個問題:在所有的生活經驗中,是什麼使我們陷於最大的壓力之下?他的答案是:「配偶的死亡。」你可知照這位著名的廣播員看來,什麼是第二種壓力最大的經驗?──離婚。離婚和配偶死亡──這正是引人進入「以前結過婚」的世界的兩個入口。而當這兩種情況發生時,多數人的反應是發出這樣的疑問:「為什麼這件事會發生在我身上?」而這便導致自憐。

王雷夫(Ralph W. Neighbour),這位富創意的浸信會牧師,曾分析一個離婚者通常有的幾種反應期:
1.「不,這不是真的」期。
2.「我要再試一次」期。
3.「我的丈夫是個卑鄙的人!」期。
4.「所有的人都是卑鄙的人!」期。
5.「我如何控制性慾?」期。
6.「我如何管教孩子?」期。
7.「我何時再婚?」期。
8.「再出發」期。

只有當一個人已來到最後一個階段,「自憐」的感覺才被打敗,而再度開始新生活才有可能。

韋格蘭(Granger  Westberg)在他的書「轉憂為喜」(Good Grief)個人在悲傷中的大略過程。
1.驚惶失措。
2.情緒反應。
3.沮喪、孤單。
4.痛苦的生理癥兆。
5.恐慌。
6.罪惡感
7.憤慨
8.無法恢復正常活力。
9.漸漸恢復希望。
10.重新調整。

雖然我們不知道路得是如何渡過那段憂傷期,但我們可看出她已止住悲傷。自憐已消失,苦味已融解,健康地接受既成事實的心態已被建立。如果不是這樣,再婚成功的可能性還是不大。

──「天路伴侶 (Famous Couple of the Bible)」布萊恩.哈柏著  彭海瑩譯  大光出版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