浪子─死而復活、失而又得的人
經文: | 路加福音十五11~32 |
鑰節: | 我要起來,到我父親那裡去,向祂說:「父親我得罪了天、又得罪了您。」(路十五18) |
參考經文: | 申廿一17;賽六四6 |
提要 浪子的比喻是福音中的福音,是比喻中的皇冠,值得我們詳細查考默想。我們要分三次來查考比喻中的三個人物,浪子、父親和大兒子。 首先我們來看小兒子,即故事中的浪子。他原本生活在一個富裕安詳的家庭中,但心中生發一種謀求獨立生活,虛而不實的夢想,希望脫離父親的束縛和家庭的牽絆。於是產生厭家離家的念頭,他要求父親把「當得的分」給他,他背棄了父親到「遠方」去,沒多久他耗盡一切,一無所有走頭無路,甚至淪為下賤的養豬人。在飢腸轆轆中,小兒子想起父家的溫暖,和豐富的食物,這極端的痛苦敲醒了他的迷惘,在醒悟中他只期望父親收留他「當作」一個雇工。在小兒子一連串改變的過程中,聖經用了幾個。關鍵性的動詞值得我們思考:收拾起來(13節)。窮苦起來(14節)。醒悟過來(17節)。我要起來(18節)。於是起來(20節)。快樂起來(24節)。這六個階段正是浪子回頭的完整經歷。 小兒子在經歷貧苦與羞辱之後,原本認為不配稱為父親的兒子,只求能成為雇工。然而「動了慈心」的父親,用親吻、「上好的袍子」、「戒指」、「鞋子」和「筵席」來迎接他,那滿懷慈愛的擁抱,無條件的接納這位死而復活,失而復得的兒子。如今父親不但得著他的人,同時也得著他的心。 默想 1.聖經從頭至尾都沒有把這個離家的小兒子稱為浪子。其實他代表那些在上帝家中迷失的人,凡是在生命中「忘了上帝」的人,就是流浪到「遠方」的小兒子。天父永遠歡迎每一個悔改的罪人。 2.浪子回頭後,父親用「親嘴擁抱」表明對他的赦免。給他穿上「上好的袍子」表明基督的義。為他戴上「戒指」表明權柄與立約。幫他穿上「鞋子」,表明恢復他兒子的地位。與他同享「筵席」表明失而復得的喜樂。 3.世人不怕迷失,只怕不知回頭。當我們回頭投入天父的懷抱,一切的罪惡就都赦免了。天父永遠等待浪子歸家。 祈禱 主啊!沒有經過流浪的歲月,難以體會家的溫暖,「悔改」的心您永遠接納,顯明您的大愛奇妙,我們的心讚美妳。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